具体来看,《导则》将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按专业进行拆分◆★■◆★◆,由总则◆★、术语★■■★、基本规定★■■◆◆■、方案创作阶段评价、施工图设计阶段评价及其他规定评价等6部分组成,从源头的设计出发,设计后直接按专业评价,实用易评★■★★◆。
《导则》内容设置也更科学,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家各地市现行■★★■★■“好房子”相关评价标准、设计指引、设计规范★★★■、技术导则等共计30余个,采用“人工统计+AI辅助”方式;针对“前端技术规范相对完善,但后端评估机制不足”这一痛点,率先将评价体系前置,构建好房子设计评价体系★■★◆■★,形成◆◆★■“标准制定-设计管控-效能反馈”政策闭环★■◆◆◆。
为了更广泛倾听意见,相关工作人员在全市发放问卷3000份,收集群众居住中遇到的问题,共收集到有关设计的意见1856条。
此外,《导则》指引打造全场景智能社区,涵盖智慧归家、智能家居、智能安防、智能物业、智能检测★★■◆★、社区自助等,树立现代好房子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标杆。《导则》编制还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及幸福感,从便捷出行、医疗配套■■◆◆、无障碍通行、活动场地、防滑防晒等多角度出发,为老有所居、老有好居提供指引和设计保障。
房子是生活的场所■■◆★,更是幸福的保障★■■,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■◆★◆“住有好居■◆◆★■◆”◆◆■■■,都离不开★◆◆■■“好房子”这一关键词★★。《导则》的出台,标志着我市在落实国家“好房子■★■■◆”战略★◆★、提升居民居住品质■◆★◆★◆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★★■★◆■。《导则》积极落实好房子■★◆★★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的工作要求,为我市高品质住宅设计提供全面、系统、科学的技术指导。
26日,记者从市住房和建设局获悉,该局近日印发《厦门市高品质住宅项目设计评价导则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导则》),推动我市住宅项目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转型◆■◆,从“有居”到★★★◆★◆“优居”蜕变,打造厦门“宜居标杆城市”品牌。
厦门作为滨海城市,拥有丰富水域山体自然景观资源,《导则》编制时充分结合在地景观特色★■■,针对我市气候特点,在通风防潮、遮阳避雨、抗浮排涝防腐蚀■◆■、抗台风地震四个核心维度,通过量化指标及模拟验证手段,平衡气候条件对住区和住宅设计影响,提升住区微气候适应性★◆,为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撑。
通过★◆★★★“专家级好房子◆◆”问卷调查,面向专家学者收集400多条可纳入建筑设计范畴的、让购房者有高获得感的高品质住宅特征要素。邀请住建部建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、同济大学教授,对《导则》编制工作进行系统性指导。召开在厦房企座谈会、设计单位座谈会◆■,收集意见并逐条反馈融入《导则》内容;征求厦门气象专家意见和建议,并逐条反馈吸收。(记者 朱道衡)
《导则》基于可持续建设发展理念◆◆,统筹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的策划设计、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集成设计与建造★◆★★■■。考虑满足全生命周期可变性户型需求,采用开放■■、灵活可变的大空间设计方案■■■◆,使住宅更好适应居民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变化,如家庭结构变化、功能需求改变等◆★★★◆。